黑龙江齐齐哈尔: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发布日期:2025-08-08                               打印本页

  近年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部署,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授权松绑,激活引才用才“原动力”

  坚持向用人主体赋权、为人才发展松绑,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畅通引才通道,推动人才集聚回流。针对基层单位引才难实际情况,出台支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若干举措,下放招聘权限、放宽招聘条件,2024年至今发布事业单位招聘计划1416个。创新出台“三支一扶”期满合格人员落编留用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二是创新评价机制,下放人才评定权限。深入落实职称制度改革,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授予符合条件且具备自主评审意愿的12家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累计自主评审通过135人。推进职业技能等级市场化认定,授予18家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中国一重等企业评聘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13人。三是提供岗位支持,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拓宽人才发展通道。优化全市187家医疗卫生等单位高级岗位比例,畅通岗位聘任绿色通道,累计支持1060名有突出贡献人员聘岗。落实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破格晋升基层高级职称政策,累计晋升4226人。实施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聘用,促进人才资源流动配置,实现转岗聘用768人。

  育才聚智,为创新发展“增活力”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厚植人才培养沃土,为人才搭建事业平台。一是紧扣企业人才需求,全力集聚人才“生力军”。创新构建商会、协会、赛会、工会“四会协同”机制,推出11项联动举措,2024年以来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1560场,参与企业2.2万余家(次),支持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5877人。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政策,近3年共为103户(次)企业兑现政策资金511.88万元,有效支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二是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着重培育行业“领头雁”。搭建重要领域人才培养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个,目前在站博士后21名,在轨道交通、冰雪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等领域产学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实施领军人才梯队培养工程,聚焦重点领域、特色产业建设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33支,资助“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精密制造与智能控制”等项目25个,有效支持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三是整合资源联合培养,全心育才培养“千里马”。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技工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4年至今为19家企业开设订单班40个,订单招生培养743人,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

  激励引导,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

  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提高薪酬待遇,突出贡献导向。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待遇,促进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全市共484家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惠及人才5万余人。落实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高定工资政策,近两年共1011名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激励。落实“鹤城英才支持计划”,制定“卓越工程师”支持专项遴选办法,首批遴选支持5名“卓越工程师”。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支持,两年来共评选推荐国家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57人。制定并落实重点企业引才支持举措,对企业引进人才给予生活补贴,为526人次发放补贴资金650.5万元。三是构建良好生态,优化发展环境。长效开展“人社服务专员”点对点服务企业工作,全市共设置人社服务专员293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才权益保障,建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立高层次人才研修休假疗养制度,近3年共组织107名各领域专家赴省外休假疗养、开展国情研修,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