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从市场化导向着手,积极破解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局限,在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面突破“唯头衔论”,探索“企业说了算”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标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创新制度设计,打造“企业认定、政府认账”评价模式。通过人才评价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全市人才总量突破52万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出台自主评价专项政策。出台龙岩市人才自主评价认定实施办法、企业特殊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等,赋予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形成“企业推荐、政府备案”的工作机制。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已有200余家企业获得自主评价资格。二是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坚持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核心,破除“四唯”倾向,将标志性成果、技术专利、成果转化和工作实绩作为自主评价主要内容,树立“重实绩、重能力”的鲜明导向。同时,强化品德评价“首关”作用,建立“事前审查+事中管理+事后监督”机制,把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诚实守信作为刚性约束条件,对管理期内出现政治素质不过关、弄虚作假、行为不端或信用不良等情形实行“一票否决”。三是面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将人才评价政策资源重点向企业研发一线人员倾斜,明确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为用人单位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管理变革发挥关键作用的骨干人才纳入自主认定范畴,实现人才评价与用人需求无缝衔接。
实行分类评价,开辟“高精尖缺、实用人才”评价通道。人才评价改革助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近两年,自主评价认定人才带领企业申报专利超350项。一是开展高层次人才企业自主认定。赋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用人主体中自主认定人才权限,经认定符合条件人才可直接入选省、市级人才。2025年,75名实用型人才通过自主认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5%;一批人才创业企业通过人才身份赋能加速成长,企业获评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二是开展企业特殊人才职称自主评审。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骨干人才放宽学历、资历限制,近两年来为82名特殊人才评定职称。三是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授权企业制定评价规范,推行“过程化考核+业绩评审”模式。
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市场主导、企业自主”评价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用人主体真正成为人才评价主体,推动形成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精准到位、人才活力充分释放的良性发展格局。一是人才标准从“行政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突破传统评审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束缚,将人才评价权交给用人主体,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制定评价标准,实现人才评价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评价什么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动政府角色从“事前审批”向“事后服务”转变。政府部门主动转变职能定位,建立“企业自主评价、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宏观指导”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权益保障等服务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同步加强评价备案管理、随机抽查督导和动态退出等事中事后监管,既充分保障企业用人自主权,又坚决守住人才评价质量底线。三是企业主体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认定”转变。通过赋权赋能,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自主开展人才评价、培养和使用,建立内部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企业用人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