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嘉兴行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发布时间:2018-08-23 打印本页
浙江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
近年来,嘉兴社保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荣获了全省人社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弘扬“首创精神”,“最多跑一次”治痛点,群众办事更便捷
服务网点从“单点办”迈向“多点办”,实现了“同城通办”。56个全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受理35个事项,村(社区)受理18个事项,合作银行网点首批受理21个事项,实现人员分流,等候时间缩短,为群众提供了“多点办”“就近办”的社保服务。
服务窗口从“专科”迈向“全科”,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先期将4个服务大厅整合为参保登记、待遇支付两类“综合服务窗口”,并做好下一步大厅搬迁实现“全科无差别受理”准备,“专管员”转换为“综合柜员”,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的社保服务新模式,解决了以往群众在不同业务窗口“往返跑”“重复排队”问题。同时,在一楼大厅显著位置设置证明打印、协助认证等简单业务的专窗,解决了“简单业务排队时间久”问题。
服务事项从“无规范”迈向“标准化”,实现了“八统一办理”。梳理确定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14个大项、56个子项,实现了事项名称、依据、材料、时限、表单等全市“八统一”。实施“三个不提交”“三步精减法”,优流程、减材料,申报材料减少24%,办事表单减少23%,单笔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从40分钟减少到15分钟。
弘扬“奋斗精神”,“互联网+社保”攻难点,群众办事更智慧
推进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实现“一证通办”。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全面推行证件数据、证明类信息等互认共享,主动与16家单位“面对面”沟通,已对接证明资料43项,实现44%的事项“一证通办”。
推进一体协办、四屏联动,实现“一网融合”。建设“公共事务一体化经办平台”,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建成社保“网上申报”服务系统,参保单位可自助办理人员增减、基数申报、凭据打印等20余项业务,实现了企业网上申报全覆盖,申报量占业务总量的44.6%。开发“市民之家”手机App,参保人可以“刷脸认证”办理业务、结算医保费用、查询个人信息等。联合广电在数字电视菜单上设置社保模块,让群众在家里操作遥控器即可查看个人社保信息等内容。在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平台布设社保自助一体机,群众可以刷卡查询社保信息、办理社保事务、打印社保证明。
推进区域协作、信息互联,实现“一卡结算”。该市累计制发社保卡425万张,全业务网点7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待遇和民政医疗救助、残联医疗补助跨部门“一卡结算”。
弘扬“奉献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疏堵点,群众办事更舒心
履职尽责优服务,实现“365天工作制”。在社保卡大厅“365天工作制”的基础上,推行社保服务错时、延时工作制,工作日午休、周六、节假日在局大厅窗口,周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均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做到“365天开放服务”,缓和了窗口服务时间与市民上班时间重合的矛盾,用全体社保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办事的幸福指数。
严格制度守规矩,实现“正风肃纪零投诉”。新制订或修订《作风效能行为和监察投诉责任追究办法》等60项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嘉兴市社保经办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全面执行“服务准备五提前”、“五制四公开三亮明”等服务规范。加大窗口正风肃纪力度,重点检查窗口形象、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和环境卫生等,督查情况在全局范围内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追责,窗口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提升能力强担当,实现“人员素质全科型”。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建立了党组书记上党课、中心组成员专题宣讲的理论学习平台,以“社保先锋”、OA网为主的互动学习平台、以外派培训为主的提升学习平台、以“道德讲堂”为主的交流学习平台,增强了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构建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开办“星期一夜校”,在每月第一周和第二周晚上,邀请专家、处室负责人等授课,分别针对全体干部职工、局领导和中层干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党风廉政、社保政策、操作实务等学习培训;利用午休和晚上时间,针对窗口人员实施“无差别全科受理”培训,并安排每月4人在两个服务大厅窗口轮训,有效实现了“专科”向“全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