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沉下去 服务提上来
发布时间:2021-03-29 打印本页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社保中心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破解群众办事远、慢、烦瓶颈,持续打造以银行、乡镇便民中心以及基层村(社区)为圆心的15分钟服务圈,将社保窗口移动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将社保业务下延至市区31个乡镇(街道),实现省定民生事项和便民事项100%下放;将全部41项“最多跑一次”业务下延至市本级吴兴、南浔农商银行82个网点。
窗口搬进银行实现群众“多点办”
受体制机制影响,社保业务下延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业务沉不下去,基层承接力还不强,县区的中枢又一直打不通。很多偏远乡镇、村的群众要起大早赶到市区社保大厅办理业务,来回一天时间就没有了。”湖州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啃下这块硬骨头?湖州市社保中心着实下了功夫。通过多次考察学习,他们找到了突破口:有效借力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广、离基层群众近的优势,将服务窗口直接搬进了银行。在市本级吴兴、南浔区的82个农商银行网点,下延所有社保“最多跑一次”事项41项,实现省定民生事项和便民事项100%下延经办,并开设全天24小时可办区,每个网点配备3名经办人员。
窗口搬进乡镇实现群众“就近办”
前不久,王程伟来到练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业务。“听说原来办这样的业务要去市社保中心,来回至少半天时间。现在从家门口到镇上便民服务中心,10分钟的路程就搞定了,方便多了。”大约5分钟后,王程伟就顺利办好了参保业务。
近年来,湖州市社保中心大力推进乡镇经办机构社保业务受办分离模式,已全部完成31个乡镇(街道)业务下延工作,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完成业务办理。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平台1040个、工作人员1506名。
此外,湖州市社保中心还加强与市政务办合作,探索社保经办业务在所有乡镇政务终端机办理。参保群众可凭社保卡(身份证)原件或者人脸识别全天侯查询和办理业务。
窗口搬进社区实现群众“当面办”
除了在固定场所开展经办服务,湖州市社保中心还积极推广“流动服务”进基层活动。他们每年结合“社保宣传月”“普法宣传周”“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业务骨干和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村)、机关、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开展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累计走访企业206家、服务群众上千人次。
此外,湖州市社保中心还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通过共享医保、民政、卫健、监狱等部门的低保、医保就医结算报销、监狱服刑、殡葬、死亡医学证明等数据信息,分析提供参保人的个人行为轨迹及生存状态。对其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进行精准分类,对已死亡人群进行分析、确认,取消其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对具有行为轨迹的人群实行资格认证,实现对待遇领取人的免打扰、零参与。
推广多元化云服务实现群众“家里办”
在杭州缴纳社保费11年的丁春法,今年3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原本需要他先去杭州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或者网上下载),再到湖州的窗口申请关系转入,湖州再发出接收函,最后由杭州将转移信息表邮寄到湖州并转移他的个人账户基金,才算办好退休业务。如今,湖州市上线了社保信息省集中系统,丁春法只需要在湖州市申请养老保险省内归集,由杭州、湖州两市通过省集中平台实现内部流转,即可办好退休业务。
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近年来,湖州市社保中心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打破经办服务时空限制,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社保经办全过程,集成机器人“智能导办”、自助机“智能助手”等应用,与服务场景相融合,探索“无柜台”智慧服务大厅建设。
湖州市133个政务事项与浙江政务网实现无缝对接。社保网上申报系统不断完善,新增工伤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网上申报功能,参保业务网上办理率90%。新业态企业可经过单位申请-审核登记-网上申报三步骤进行参保登记。据了解,该市62项人社业务已实现扫码办、刷脸办。(王晶 卢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