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不断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沉浸式感受“我们的节日”氛围,5月30日下午,人社部离退休局以“粽情端午·乐享民俗”为主题,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主题文化活动。
溯文脉·银发映照千古流光
跟随博物馆讲解员的脚步,清雅明亮的民俗展柜前,老同志们凝神驻足:二十四节气展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泛黄的端午画谱描摹着祈福的虔诚……历史的烟云在馆中流转,老同志们眼中闪烁的是穿透岁月仍不灭的文化星火。“民俗文物展览,不仅是节俗的溯源,更是民族精神的寻根。”现场参观的老同志轻抚展柜,指尖仿佛触到了文明的高度和历史的温度。
承匠心·巧手复刻端午温情
移步至手工制作区,艾草的清芬弥漫,时光仿佛慢了下来。青叶裹白米,指尖缠绕间,锁住初夏的清凉与团圆的暖意;画笔饱蘸丹青,于素白团扇上勾勒龙舟竞渡的雄浑气象。手工兴趣队队长张英举起亲手扎制的龙舟模型,朗声笑道:“看我的作品,这龙头昂扬的气势,像不像我们这辈人奋斗时的模样!”满场欢声笑语中,传统手艺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化作桑榆时光旅行者掌心跳跃的生命印记。
余韵长·家国情怀永系心舟
多云天色渐染飞檐,活动在艾香与笑语中走向尾声。这场主题文化雅集,是银发对青史的深情回眸,是赤子对家国的永恒眷恋。当文化血脉在指尖心头汩汩流淌,端午不再只是一个节令,而成为一代人精神原乡的灯塔——照亮来时路,亦温暖余途。
竞才思·银龄智耀民俗星河
随着“问卷星”小程序在微信群跃动,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知识竞答如火如荼展开。“端午节最早起源于纪念哪位历史人物?”“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佩戴五彩绳的寓意是?”一道道题目如投江的米粽,激起智慧涟漪。现场参加活动的老同志满是自豪说道:“活到老学到老,这脑子啊,越用越灵光!”
84岁高龄的翁天真老同志未能来到活动现场,但仍为此次端午主题文化活动赠诗一首:
《粽情端午》
夏风轻拂粽飘香,满街粽叶裹吉祥。
龙舟竞渡迎端午,艾草芳香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