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建字〔2023〕39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现代化高技能人才“三阶段递进式”培养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我部职能的内容答复如下: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我部积极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注重文化素质培养、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递进衔接。
一、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2021年,我部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人社厅函〔2021〕86号),明确要求突出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公共课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实践和实习实训。并将劳动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每学年16学时。同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2022年,我部印发《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2022年)》(人社厅函〔2022〕82号),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内容确定原则、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内容,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实践能力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2022年3月,我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人社部函〔2022〕20号),明确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师培养工作,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校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
我部与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强调要准确把握实习的本质,坚守实习育人初心,切实把实习作为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持续要求加强规范管理、长效治理,并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保障措施、监督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要深刻认识数字经济驱动下职业场景变化、岗位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企事业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促进扩大和优化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供给。要主动适应前沿技术与实习深度融合新趋势,将实习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统筹建好、用好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下一步,我部将指导各地技工院校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3年6月30日